春节——中华民族最为隆重的传统佳节
中国农历新年称为春节,是中国最隆重的传统节日,也是象征团结、兴旺同时对未来寄予新的希望的佳节。据记载,中国人过春节已有5000多年的历史。(33)人阅读时间:2021-04-08立冬的民间习俗
立冬与立春、立夏、立秋合称四立,在古代社会中是个重要的节日。过去是个农耕社会,劳动了一年,利用立冬这一天要休息,顺便犒赏一家人的辛苦。而谚语“立冬补冬,补嘴空”就是最好的比喻。(96)人阅读时间:2021-04-08云游登高之重阳节
重阳在民众生活中成为夏冬交接的时间界标。如果说上巳、寒食是人们渡过漫长冬季后出室畅游的春节,那么重阳大约是在秋寒新至、人民即将隐居时的具有仪式意义的秋游,所以民俗有上巳“踏青”,重阳“辞青”。(102)人阅读时间:2021-04-08年关的信号——腊八节
腊八节是中国民间重要的传统节日,在河南等地,腊八粥又称“大家饭”,是纪念民族英雄岳飞的一种节日食俗。历史上,许多文人墨客争相咏颂腊八节,留下了不少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113)人阅读时间:2021-04-08佛教本土化之范本——中元节
在老北京,中元节是个很重要的节日,在上世纪20-40年代,中元节远比“七夕”、“清明”热闹。不仅北京如此,全国各地都如此。但后被认为是宣扬封建迷信,逐渐边缘化。 (114)人阅读时间:2021-04-08张灯结彩元宵节
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早在2000多年前的西汉就有了。中国幅员辽阔,历史悠久,所以关于元宵节的习俗在全国各地也不尽相同,其中吃元宵、赏花灯、猜灯谜等是元宵节几项重要民间习俗。(23)人阅读时间:2021-04-08春节的正式结束——头牙
头牙始于每年农历二月二,是一年耕耘的开始,有了头牙自然也就有尾牙,那就是每年的农历十二月十六,正好一年的时间,头尾牙对于生意人来说都有很重要的考究,备些果肉香纸做些法事来供奉关帝财神,可得天助。(90)人阅读时间:2021-04-08龙抬头的日子——二月二
农历二月初二,俗称“龙抬头”。是汉族民间的传统节日,人们为讨个好口彩,纷纷在龙抬头这天去理发,把理发师忙得脚不沾地,从早到晚不得闲。人们庆祝“龙头节”,以示敬龙祈雨,让老天保佑丰收。(84)人阅读时间:2021-04-08以饮食习俗来命名的节日——寒食节
寒食节,也叫“禁烟节”,在夏历冬至后一百零五日,清明节前一二日。是日初为节时,禁烟火,只吃冷食。并在后世的发展中逐渐增加了祭扫、踏青、秋千、蹴鞠、牵勾、斗卵等风俗,寒食节前后绵延两千余年,是中国传统节日中惟一以饮食习俗来命...(51)人阅读时间:2021-04-08清明节习俗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按阳历来说,它是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间,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绿的时节,也正是人们春游(古代叫踏青)的好时候,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并开展一系列体育活动的的习俗。(167)人阅读时间:2021-04-08中国情人节——七夕节
2.14是大家都知道的情人节,它起源于西方。我国本土情人节是在农历七月初七,是来自于牛郎和织女的故事,它又叫七夕节。(137)人阅读时间:2021-04-08冬至
冬至是我国古代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时代制定出的,它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制定的一个。这一天我国大部分地区都有吃饺子吃汤圆的习俗。(35)人阅读时间:2021-04-08二十四节气之春分
春分的“分”有两层含义:一是指“昼夜平分”,春分这一天,太阳直射在赤道上,南北半球得到的太阳热量一样多,而且白天和夜晚的时间一样长,都是12小时;二是指“平分春季”。(53)人阅读时间:2021-04-08惊蛰——春天的开场白
“惊蛰”二字总让人想起睡眼惺忪的小虫子,被远方初始的雷鸣唤醒了。这时,燕子要归来了,沉睡的青蛙醒了,昆虫要破蛹,蛇要爬出洞,杨柳枝吐出芽儿,风筝飘向了天空。天道运行,自有其规,节令就是命令。(70)人阅读时间:2021-04-08雨水:春天的第二乐章“变奏曲”
雨水节气一般从2月18日或19日开始,到3月4日或5日结束。太阳的直射点也由南半球逐渐向赤道靠近了,这时的北半球,日照时数和强度都在增加,气温回升较快,来自海洋的暖湿空气开始活跃并渐渐向北挺进。(41)人阅读时间:2021-04-08收获的前奏——二十四节气之小满
小满——其含义是夏熟作物的籽粒开始灌浆饱满,但还未成熟,只是小满,还未大满。。古有“大落大满,小落小满”的谚语。“落”是下雨的意思,雨水越充沛,将来越是大丰收。(68)人阅读时间:2021-04-08浅析粽子飘香的端午节中蕴含的中国传统文化
又是一年一度的端午节了,粽子飘香,龙舟竞渡,手机中不断传来节日的问候。然而。在这个一晃而过的节日里,在这个短暂的三天小长假中,您可曾想过,端午节中有没有蕴含着中国的传统文化?(18)人阅读时间:2021-04-08一个代表成熟与收获的节气——“芒种”
顾名思义,“芒”指有芒作物如小麦、大麦等,“种”指种子。芒种即表明小麦等有芒作物成熟。每年的芒种节气在6月6日或7日,这时太阳到达黄径75°。从字面上说,“芒”是指麦类等有芒作物收获;“种”是指谷黍类作物播种。(14)人阅读时间:2021-04-08大暑节气——预示一年内最热的时节到来
大暑,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二个节气,也是干支历未月的下半月;到达时间在公历每年的7月22日至24日之间,太阳到达黄经120°时。但在农历上的具体日期每年并不固定,此因农历是阴阳历。(15)人阅读时间:2021-04-08秋季的第一个节气——立秋
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3个节气,每年8月7日或8日,太阳达到黄经135度,为立秋。民间有句老话,“早立秋凉飕飕,晚立秋热死牛”,意思是说,如果立秋时间在上午,则天气凉爽;立秋时间在下午以后,天气就还要热上一阵。(27)人阅读时间:2021-04-08处暑:反映气温变化的一个节气
每年的8月23日前后(8月22日~24日),视太阳到达黄经150°时是二十四节气的处暑。处暑是反映气温变化的一个节气。“处”含有躲藏、终止意思,“处暑”表示炎热暑天结束了。《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处,去也,暑气至此而止矣。(13)人阅读时间:2021-04-08中秋节的起源与我国各少数民族的节日习俗
中秋节是中国的传统佳节。根据史籍的记载,“中秋”一词最早出现在《周礼》一书中。到魏晋时,有“谕尚书镇牛淆,中秋夕与左右微服泛江”的记载。直到唐朝初年,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20)人阅读时间:2021-04-08一个被世人遗忘,却又温暖的节日“寒衣节”你了解多少
寒衣节,农历十月初一,谓之"十月朝"。我国自古以来就有新收时祭奠祖宗的习俗,以示孝敬,不忘本。古人们也在农历十月初一用黍矐祭祀祖,农历十月初一祭祀祖先,有家祭、也有墓祭,南北方都是如此,今天江南的许多地区,还有十月初一祭新坟的传统习俗。(9)人阅读时间:2021-04-08小年 | 过了今天就是年
小年并非专指一个节日,由于各地风俗,被称为小年的节日也不尽相同。小年期间主要的民俗活动有贴春联,扫尘,祭灶等。民间有谚语道: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写福字,二十五扫尘土,二十六炖牛肉,二七二八把面发,二十九对联贴门口,三十晚上熬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7)人阅读时间:2021-04-08妈祖节——从海洋传到内陆的文化瑰宝
妈祖是以中国东南沿海为中心的道教海神信仰,又称天上圣母、天后、天后娘娘、天妃、天妃娘娘、湄洲娘妈等。(25)人阅读时间:2021-04-08三伏天的真实含义和习俗
三伏,作为一个特定的时间段,在咱们国家有很长的历史了。最早的记载是在《史记》里,太史公记录有“秦德公二年初伏”的文字,可见在战国时期就有三伏,也就是初伏、中伏、末伏的说法了。(14)人阅读时间:2021-04-08今日立秋 “啃秋”你知道是啃什么吗
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3个节气,更是干支历未月的结束以及申月的起始;时间在农历每年七月初一前后(公历8月7-9日之间)。"秋"就是指暑去凉来,意味着秋天的开始。到了立秋,梧桐树开始落叶,因此有"落叶知秋"的成语。(71)人阅读时间:2021-04-08藏族酥油花灯节的起源
藏历正月十五是传昭大法会的最后一天,这天,藏民族居住的地方多会摆出用五彩酥油雕塑成的花鸟鱼虫和人物形象,欢庆酥油花灯节。西藏各地的僧俗民众以及民间艺术师们用本地盛产的酥油和藏式颜料,制作出精致的酥油花,许多酥油花还以多个画幅构成连环故事(30)人阅读时间:2021-04-08在古代“七夕节”才不是情人节
你知道吗?“七夕节”在古代可并不是情人节哦!在古代七月属阴,而古代男为阳,女为阴,所以七月里的节日自然是为女子准备的,那就是“乞巧节”——中国传统的“女孩节”!(22)人阅读时间:2021-04-08京族最隆重的传统节日——“哈节”
哈节,又称“唱哈节”,所谓“哈”或“唱哈”即唱歌的意思,是京族的传统歌节,通宵达旦,歌舞不息。哈节主要流行于广西的京族居住地区。(29)人阅读时间:2021-04-08